本文目录导航:
传统笛子代表作
1、扬鞭催运马粮。
《扬鞭催马运粮忙》是魏显忠创作于1969年10月的一首合奏曲。
该曲依据西南格调创作,是新派笛子的代表乐曲之一。
乐曲热情明快,以生动浮夸的音乐言语,刻画歉收以后的农民驾着满载食粮的大车,好运洋洋地向国度交售公粮的情形。
2、幽来逢春。
《幽兰逢春》是赵松庭、创作于1979年的一首笛子曲。
赵松庭先生创作了该曲的初稿,担任快板和序幕,引子和慢板局部由曹星先生担任。
该曲是赵松庭先生创作的最后一首曲子,是其艺术成熟时间的代表作。
3、春到湘江。
《春到湘江》是先生1976年创作的名曲,自问世以来,就以其显明的湖南花鼓音乐特征,时而热情如火,时而流利清雅的旋律,惹起了全国广阔演奏者的热烈反馈,并遭到了笛子喜好者的不凡青眼,成为了青少年闲余笛子学习队伍中佼佼者们所喜欢演奏的曲目之一和报考许多音乐院校笛子专业的抢手选曲。
4、姑苏行。
《姑苏行》是笛子演奏家、作曲家于1962年创作的一首笛子曲,是一首由深受广小孩儿民群众喜受的经典名曲。
乐曲旋律优美亲切,格调典雅舒泰,节拍轻松明快,结构精练完整,是南派曲笛的代表性乐曲之一。
5、牧民新歌。
《牧民新歌》是于1966年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民歌为素材创作的曲子。
作品以浓郁清爽的民族民间音乐格调,亲切感人的,生动跳动的节拍展现出的风景和牧场上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现象,表现了新时间牧民的精气面貌。
笛子最难听的10首曲
笛子最难听的10首曲:
一、《姑苏行》
《姑苏行》是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江先谓于1962年创作的一首笛子曲,是一首深受广小孩儿民群众喜欢的竹笛经典名曲。
曲名为旅游苏州(古称姑苏)之意,全曲表现了古城苏州的秀丽风景和人们旅游时的愉悦心境。乐曲旋律优美亲切,格调典雅舒泰,节拍轻松明快,结构精练完整(俞版),是南派曲笛的代表性乐曲之一。
二、《春到湘江》
《春到湘江》是宁保生先生1976年创作的竹笛名曲,乐曲表现了湘江两岸秀丽的春光和人们切肤之痛树立家园的壮志豪情。引子宽广而富于热情,展现出湘江波光粼粼,烟雾迷蒙的漂亮风景。如歌的行板,轻捷的旋律时而吟唱般的低回,时而激扬高唱,甚为柔媚动人。
中段由羽调式到宫徵调式,意境清爽。欢跃的快板富裕湖南花鼓戏的神韵,热烈中隐有鼓声点点,又有深情融合、豪放潇洒、滑稽失望的情态跃然在乐曲中,几番递升的旋律把乐曲层层推向高潮。
三、《喜相逢》
《喜相逢》是笛子巨匠冯子存先生的代表曲目,公演于1953年全国第一届民间音乐舞蹈观摩汇演大会。音乐素材起源于山西梆子和二人台戏曲音乐,经常作为戏曲过场音乐经常使用。用慢速演奏时适宜表白动情感伤、依依惜别的局面,用极速演奏时表白喜庆繁华、亲人离散等局面。
四、《牧笛》
《牧笛》创作于1958年。是竹笛演奏家、作曲家刘森依据刘炽为双人舞《牧笛》写的舞蹈音乐改编的。表现了五十年代乡村年轻人的美妙生存,可称之为《新小放牛》。清爽、明快的引子将人们带到新的乡村生存
刘森将传统技法予以升华、开展,并将北派的刚与南派的柔联合,排汇长笛气震等技法,构成了既民族神韵浓郁,又富于时代气息、热情如歌,感人肺腑的新格调。
五、《小放牛》
《小放牛》是盛行于河北省民间的歌舞小戏。是民间歌舞小戏《小放牛》中的一段手舞足蹈的男女对唱。内容刻画村姑向牧童问路,俏皮的牧童和村姑聊天的情形。由4个乐句组成,音调明快流利、富于表情。曾传达全国汉族地域,且常被融于戏曲音乐之中。
六、《牧民新歌》
《牧民新歌》,是我国驰名笛子演奏家简广易先生60年代年以内蒙古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
作品以浓郁清爽的民族民间音乐格调,亲切感人的旋律、生动跳动的节拍展现出内蒙古大草原的风景和牧场上一片生机勃勃的喜人现象,表现了牧民新时间的精气面貌。
七、《鹧鸪飞》
《鹧鸪飞》是江南笛曲的重要代表曲目之一,原是湖南民间乐曲,乐谱最早见于1926年严固凡编写的《中国雅乐集》,该书所载《鹧鸪飞》的解题是:“箫,小工调。本曲不宜用笛,最好用声响较低的乐器,似乎幽雅难听。”
然而以后此曲以丝竹乐合奏、箫合奏等多种方式在江南盛行开来,用笛子演奏的版本反而成为此种名曲。该曲历经多位民族音乐巨匠的改编,其中尤以陆春龄先生和赵松庭先生改编的版本为佼佼者,陆春龄先生改编的版本更是被誉为笛子十小名曲之一。
八、《黄莺亮翅》
《黄莺亮翅》乐曲依据山西梆子曲牌《大救驾》改编而成,描述了鸟类在晴天天空下自在飞翔的欢快局面。
全曲共分四段以及序幕。第一段,夕阳东升,大地一片清爽,所有动物又开局觉醒了,这是一幅漂亮的图画。笛音需要清亮而悠扬。第二段,黄莺曾经醒来,在树林的枝头跳来跳去,亮翅高唱,如同向大人造发表:一天的自在幸福的生存又开局了。
第三、四段,刻画黄莺在湛蓝的天地面,仰视着漂亮的大人造纵情地飞翔,纵情地歌唱。序幕,用徐缓的速度与辽阔而优美的笛音完结全曲。
九、《五梆子》
《五梆子》是中国北派竹笛具备“里程碑”意义的名曲,具备典型的二人台音乐特点:全曲结构由四个局部组成,演奏速度,一段比一段快,且全曲有较多的“吐、滑、剁、花”的北派技巧的运行,可谓经典。
十、《扬鞭催马运粮忙》
《扬鞭催马运粮忙》是作者魏显忠于1969年10月在辽宁盘锦地域体验乡村生存,加入秋收休息时创作而成。
笛子曲子最难听的十首
1、《牧民新歌》
笛子畛域要论那首乐曲传达最广、影响最大,假设说《牧民新歌》是第二,那么没有任何一首笛子合奏曲是第一。《牧民新歌》是以内蒙民歌音调为素材,由简广易、王志伟创作的。
2、《扬鞭催马运粮忙》
《扬鞭催马运粮忙》是魏显忠创作于1969年10月的一首笛子合奏曲。该曲依据西南民间音乐格调创作,是新派笛子的代表乐曲之一。
3、《喜相逢》
《喜相逢》原为内蒙古一首民间乐曲,后被山西梆子、二人台等排汇为戏曲情节中的过场音乐曲牌,用来伴奏戏中角色入洞房、拂试灰尘等举措,改编后,表现一对情人惜别和重逢时的心境。
4、《姑苏行》
《姑苏行》是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江先谓于1962年创作的一首笛子名曲,是一首由深受广小孩儿民群众喜受的竹笛经典名曲。曲名为旅游苏州(古称姑苏)之意,全曲表现了古城苏州的秀丽风景和人们旅游时的愉悦心境。
5、《鹧鸪飞》
《鹧鸪飞》原是湖南民间乐曲,也用于箫合奏或丝竹乐合奏,后经笛子演奏家陆春龄改编并演奏而传达于海外外,同时也成为了南派笛子格调的代表名曲。
6、《春到湘江》
《春到湘江》湖南特征浓郁。乐曲表现湘江两岸秀美的春光和人们切肤之痛、树立家园的豪情壮志。因子,宽广而富于热情,展现出湘江碧波滚滚、烟雾旋绕的壮美风景。
7、《牧笛》
《牧笛》作于1958年。是刘森依据刘炽为双人舞《牧笛》写的舞蹈音乐改编的。表现了五十年代乡村年轻人的美妙生存,可称之为《新小放牛》。乐曲清爽、明快的引子将人们带到新的乡村生存。
8、《帕米尔的春天》
《帕米尔的春天》由李大同先生,以塔吉克族民歌为素材,吸取同名歌曲主题而创作。乐曲描述了帕米尔高原绚丽多姿的风景,表白了塔吉克族人民质朴豪迈的性情,以及生存在社会主义祖国怀抱中的幸福和喜悦心境。
9、《秋湖月夜》
《秋湖月夜》由俞逊发与彭正元创作于1981年,在1983年全国第三届音乐作品(民族器乐)评奖中获一等奖,1992年荣获“环球华人经典作品”。
10、《三五七》
《三五七》是赵松庭1957年依据浙江婺剧乱弹唱腔改编而成的同名笛子合奏曲,曲名出自曲牌《忆江南》的词格,即白居易的《忆江南》。由于《忆江南》的前几句词格是三、五、七个字,所以曲名叫作《三五七》。
笛子最难听的10首曲
笛子最难听的10首曲:《姑苏行》、《春到湘江》、《喜相逢》、《牧笛》、《小放牛》、《牧民新歌》、《鹧鸪飞》、《黄莺亮翅》、《五梆子》、《扬鞭催马运粮忙》。
1、《姑苏行》
《姑苏行》是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江先谓于1962年创作的一首笛子曲,驳回昆曲音调,是一首由深受广小孩儿民群众喜受的竹笛经典名曲。
2、《春到湘江》
《春到湘江》是宁保生先生1976年创作的竹笛名曲,湖南特征浓郁。乐曲表现湘江两岸秀美的春光和人们切肤之痛、树立家园的豪情壮志。
3、《喜相逢》
《喜相逢》原为内蒙古一首民间乐曲,后被山西梆子、二人台排汇为过场音乐,用来伴奏戏中角色入洞房、拂试灰尘等举措。
4、《牧笛》
《牧笛》作于1958年。是刘森依据刘炽为双人舞《牧笛》写的舞蹈音乐改编的。表现了五十年代乡村年轻人的美妙生存,可称之为《新小放牛》。
5、《小放牛》
笛曲《小放牛》,陆春龄改编,乐曲明快流利,表现了天真生动的牧童在相互问话对答时的快乐心情,富裕田园风味。笛子合奏曲,原为昆曲中的“吹腔”曲牌,刻画村姑向牧童问路,两人一问一答,对歌而舞,具备浓重的乡村生存气息。音调明快流利,富于表情。
6、《牧民新歌》
《牧民新歌》是以内蒙民歌音调为素材,70年代由简广易创作的一首笛子合奏曲。乐曲的引子,描述了广阔辽阔的大草原,蓝天白云下,牛羊成群,持久的离调,使动人的引子又削减了诱人的能源。
7、《鹧鸪飞》
《鹧鸪飞》原为湖南民间乐曲,乐谱最早见于1926年严箇凡编写的《中国雅乐集》;以后以丝竹乐合奏,箫合奏等多种方式在江南一带传达。上世纪50年代,陆春龄、赵松庭区分将它改编成笛子合奏曲。两位先生的改编各有千秋,使《鹧鸪飞》成为南派经典。《鹧鸪飞》曾经是音乐院校中竹笛专业在校生的必经曲目。
8、《黄莺亮翅》
《黄莺亮翅》取材于山西梆子曲牌《大救驾》改编。乐曲描述黄莺在晴天天空自在飞翔的意境。全曲分四段,加序幕。
9、《五梆子》
《五梆子》是一首北边梆笛的代表传统乐曲,是驰名笛子演奏家冯子存依据一首北边民间曲牌改编而成的。原曲是“二人台钟”的一首过场曲牌,名“碰梆子”。
10、《扬鞭催马运粮忙》
《扬鞭催马运粮忙》是魏显忠创作于1969年10月的一首笛子合奏曲。该曲依据西南民间音乐格调创作,是新派笛子的代表乐曲之一。
十大经典笛子名曲
十大经典笛子名曲有:《姑苏行》、《春到湘江》、《喜相逢》、《牧笛》、《小放牛》、《牧民新歌》、《鹧鸪飞》、《黄莺亮翅》、《五梆子》、《扬鞭催马运粮》。
1、《姑苏行》:
《姑苏行》驳回昆曲音调,具备江南风味。乐曲典雅,表现了古城苏州(古称姑苏)的秀丽风景和人们旅游时的愉悦心境。平静的引子,是一幅晨雾依稀、楼台亭阁、小桥流水诱人画面。抒情的行板,
使游人纵情的欣赏精美秀丽的姑苏园林。中段是热情的小快板,游人嬉戏,情溢于外。接着再现主题,在紧缩的音调中,更感旋律委婉难听,使人久久沉迷在美景中,依依不舍,令人寻味。
2、《春到湘江》:
《春到湘江》湖南特征浓郁。乐曲表现湘江两岸秀美的春光和人们切肤之痛、树立家园的豪情壮志。因子,宽广而富于热情,展现出湘江碧波滚滚、烟雾旋绕的壮美风景。如歌的行板那轻捷的旋律,时而吟唱般低回,时而激扬高歌,甚为优美动人;中段由羽调式转同宫徵调式,意境清爽。
欢跃的快板,甚富湖南花鼓戏神韵,热烈中隐有鼓点声声,又有深情融合,潇洒豪迈,滑稽失望的情态跃然笛声里。几翻递升的旋律,如翻似滚把心情层层推向高潮。
3、《喜相逢》:
《喜相逢》原为内蒙古一首民间乐曲,后被山西梆子、二人台排汇为过场音乐,用来伴奏戏中角色入洞房、拂试灰尘等举措。改编后,表现一对情人惜别和重逢时的心境。
以散板的方式开局,加之缓慢的速度和滑音等技巧的运用,表现亲人依依惜别时难舍难分的心境。表现久别重逢的喜悦。表现前往故乡时欢喜雀跃的心情。气氛更为热烈,描述出全家离散时的欢畅情形。
4、《牧笛》:
《牧笛》作于1958年,是刘森依据刘炽为双人舞《牧笛》写的舞蹈音乐改编的。表现了五十年代乡村年轻人的美妙生存,可称之为《新小放牛》。清爽、明快的引子将人们带到新的乡村生存。第一小段小快板表现了男女青年在放牧嬉戏时的快乐心境。
第二段慢般优美、动人,抒发的年轻人对生存的热爱,对大人造的热爱,对恋人的热爱。第三段稍快的小快板是第一段小快板旋律的再现和开展。
5、《小放牛》:
《小放牛》由陆春龄改编,乐曲明快流利,表现了天真生动的牧童在相互问话对答时的快乐心情,富裕有田园风味。笛子合奏曲,原为昆曲中的“吹腔”曲牌,刻画村姑向牧童问路,两人一问一答,对歌而舞,具备浓重的乡村生存气息。
引子的《八板》头和第一大段运用南边曲笛运气的绵长始终、悠扬迂回,以及打音、倚音、赠音、连奏等,使音乐富裕田园风味和歌唱性,流利生动,富裕怄气。
6、《牧民新歌》:
《牧民新歌》是以内蒙民歌音调为素材,70年代由简广易创作的一首笛子合奏曲。乐曲的引子,描述了广阔辽阔的大草原,蓝天白云下,牛羊成群。持久的离调,使动人的引子又削减了诱人的能源。第一段抒情的慢板,内蒙民歌风味的曲调,倾诉了牧民对党、对重生存的热爱。
第二段在羽调旋律上,再配上生动的节拍型,描述出牧民骑着骏马飞驰的欢畅情形。接着进入第三段,节拍放宽,旋律皱缩。第四、五段音乐心情愈加高潮,运用了花舌、吐音、飞指等技巧,笼统的模拟骏马的嘶鸣声。
7、《鹧鸪飞》:
《鹧鸪飞》是江南笛曲的重要代表曲目之一。原是湖南民间乐曲,也用于箫合奏或丝竹乐合奏。后经笛子演奏家陆春龄改编,注入了江南丝竹的格调,使乐曲愈加清丽动人。乐曲经过对鹧鸪飞翔的笼统描述,表现了人们向往自在、谋求黑暗的高尚欲望。
乐曲分慢板、中板两个局部。慢板局部是原民间乐曲的加快加花,演奏家充散施展曲笛淳朴抒情的专长,经过气息的管理、变动,运用音色、音量得收放变动以及滑音。
8、《黄莺亮翅》:
《黄莺亮翅》取材于山西梆子曲牌《大救驾》改编。乐曲描述黄莺在晴天天空自在飞翔的意境。全曲分四段,加序幕。第一段:夕阳东升,大地一片清爽,所有动物觉醒了,这是一幅漂亮的图画,笛音需要清亮而悠扬。
第二段:黄莺醒来,在树林的枝头跳来跳去,亮翅高唱,好象向大人造发表:一天的自在幸福的生存又开局了。第三、四段:刻画黄莺在湛蓝的天地面,展望着漂亮的大人造纵情地飞翔,纵情地歌唱。序幕:用徐缓的速度与辽阔而优美的笛音完结全曲。
9、《五梆子》:
这是一首北边梆笛的代表传统乐曲,是驰名笛子演奏家冯子存依据一首北边民间曲牌改编而成的。原曲是“二人台”钟的一首过场曲牌,名“碰梆子”。曲调明快、欢悦、失望向上,主题共六句,微调式,格式落音逐级下行,全曲共四段,为变奏体结构。
笛一段呈示主题,速度较慢,旋律清晰,富于歌唱性。用滑音、剁音、花舌音等技巧修饰旋律,质朴明快。第一变奏用剁音、花舌音等技巧装璜旋律,滑稽乏味。第二变奏速度稍快,用吐音的节拍性贯通全曲,音乐变得轻快、热情。
10、《扬鞭催马运粮》:
《扬鞭催马运粮忙》是魏显忠创作于1969年10月的一首笛子合奏曲。该曲依据西南民间音乐格调创作,是新派笛子的代表乐曲之一。
乐曲热情明快,以生动浮夸的音乐言语,刻画歉收以后的农民驾着满载食粮的大车,好运洋洋地向国度交售公粮的情形。马蹄击节,车轮吟唱,快乐的农夫扬鞭催马,把歉收的喜悦铺撒在运粮的小道上。
笛子合奏十小名曲
笛子合奏十小名曲:《姑苏行》、《春到湘江》、《喜相逢》、《牧笛》、《小放牛》、《牧民新歌》、《鹧鸪飞》、《黄莺亮翅》、《五梆子》、《扬鞭催马运粮忙》。
1、《姑苏行》
《姑苏行》是笛子演奏家、作曲家江先渭于1962年创作的一首笛子曲,是一首由深受广小孩儿民群众喜欢的竹笛经典名曲。曲名为旅游苏州(古称姑苏)之意,全曲表现了古城苏州的秀丽风景和人们旅游时的愉悦心境。
乐曲旋律优美亲切,格调典雅舒泰,节拍轻松明快,结构精练完整,是南派曲笛的代表性乐曲之一。
2、《春到湘江》
《春到湘江》是宁保生先生1976年创作的竹笛名曲,另有古筝演奏家王中山依据其改编的古筝曲。自问世以来,就以其显明的湖南花鼓音乐特征,时而热情如火,时而流利清雅的旋律,惹起了全国广阔笛子演奏者的热烈反馈,并遭到了笛子喜好者的不凡青眼。
3、《喜相逢》
喜相逢是冯子存于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一首笛子合奏曲,乐曲的结构为民间器乐曲中经常出现的变奏曲式。其原曲为内蒙古一首民间乐曲,起初传达到张家口一带,成为河北梆子和二人台等中央戏曲的过场音乐,罕用于戏中角色入洞房、拂拭灰尘等举措的伴奏。
4、《牧笛》
《牧笛》作于1958年。是刘森依据刘炽为双人舞《牧笛》写的舞蹈音乐改编的。表现了五十年代乡村年轻人的美妙生存,可称之为《新小放牛》。
5、《小放牛》
《小放牛》,中国民间器乐曲。原为昆曲中的《吹腔》曲牌,是笛子合奏家陆春龄等演奏的南边曲笛代表性曲目。
6、《牧民新歌》
《牧民新歌》是简广易于1966年以内蒙古伊克昭盟民歌音调为素材创作的曲子。作品以浓郁清爽的民族民间音乐格调,亲切感人的旋律,生动跳动的节拍展现出内蒙古大草原的风景和牧场上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现象,表现了新时间牧民的精气面貌。
7、《鹧鸪飞》
鹧鸪飞是江南笛曲的重要代表曲目之一,原是湖南民间乐曲,乐谱最早见于1926年严固凡编写的《中国雅乐集》,该书所载《鹧鸪飞》的解题是:“箫,小工调。本曲不宜用笛,最好用声响较低的乐器,似乎幽雅难听。”
然而以后此曲以丝竹乐合奏、箫合奏等多种方式在江南盛行开来,用笛子演奏的版本反而成为此种名曲。该曲历经多位民族音乐巨匠的改编,其中尤以陆春龄先生和赵松庭先生改编的版本为佼佼者,陆春龄先生改编的版本更是被誉为笛子十小名曲之一。
8、《黄莺亮翅》
此曲取材于山西梆子曲牌《大救驾》改编。乐曲描述黄莺在晴天天空自在飞翔的意境。
9、《五梆子》
五梆子是一首由冯子存依据华北地域传统民间乐曲改编的笛子合奏曲,是北边梆笛的代表曲目。原曲优美明快,热情豪放,曲调优美健朗。
表现了人们对美妙生存的称誉,罕用于戏曲过门,经冯子存整顿加工后,赋予乐曲以粗犷爽朗、热情豪放的共性,梆笛不凡技法的布置和运用,使乐曲具备浓郁的中央色调,广为公众所喜欢。
10、《扬鞭催马运粮忙》
《扬鞭催马运粮忙》是魏显忠创作于1969年10月的一首笛子合奏曲。该曲依据西南民间音乐格调创作,是新派笛子的代表乐曲之一。乐曲热情明快,以生动浮夸的音乐言语,刻画歉收以后的农民驾着满载食粮的大车,好运洋洋地向国度交售公粮的情形。
马蹄击节,车轮吟唱,快乐的农夫扬鞭催马,把歉收的喜悦铺撒在运粮的小道上。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