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C调指法下图第一列
图示如下:
加长浏览:
葫芦丝,又称“葫芦箫”,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葫芦丝发祥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梁河县,重要盛行于傣、阿昌、佤、德昂和布朗等族聚居的云南德宏、临沧地域,富裕浓烈的中央色调。
葫芦丝可分为高、中、高音三种类型。其音色共同优美,外观古朴,优美,典雅,便捷易学,小巧易携带,遭到广阔音乐喜好者及中外游客的喜欢。
葫芦丝,属簧管耦合振动类乐器,共有高、中、高音3种类型,罕用有D/E/F/G/A/B/等调。各民族之间风土人情、地域环境的不同使得葫芦丝这种乐器在结构上也不尽相反。
因为传统葫芦丝在制造上有七个发音孔(主管),一个发音孔一个音(不能象竹笛那样经过气息的变动在一个音孔上可以吹出八度音来),加上一个筒音一共可以吹出八个音来。所以普通传统葫芦丝经过移动宫音位置,扭转原有的指法,切实上应该可以吹出五到六个调来,但因为受音域和音阶陈列的限度,传统葫芦丝只能转四个调,而且罕用的调只要两个,既筒音作高音“5”和筒音作“1”且本调(筒音作5)最为罕用。以C调葫芦丝为例,除可以吹出本调(第三孔作1)还可以吹出 G调(筒音作“1”),它是民族调式五声响阶为基础的六声调式,在吹奏乐曲上有必定的局限性,不是一切乐曲都能演奏,要依据乐曲的音域状况适当的来选用,最佳调就是以第三孔作“1”演奏,若乐曲须要转调可经过改换葫芦丝来处置,普通罕用葫芦丝有降B、C、D、F调等。
葫芦丝音域不像大家相熟的竹笛那样能到达三个8度以上,通常在9度以内,最多不超越11度,为民族调式音阶。其音色轻柔细腻,圆润纯朴,优美诱人,极富体现力,深受人民的喜欢。无论民乐,还是专业舞台都能听到它演奏的优美好听的声响。
葫芦丝罕用于吹奏山歌、小调等民间曲调,最适于演奏旋律流利抒情的乐曲,《月光下的凤尾竹》、《情深意长》等成为其代表性的经典曲目。葫芦丝在傣、阿昌等族人民中最为遍及,是文娱时助兴的乐器,在节日里,不论是在江中划龙舟或是在江边放 “高升”,还是在广场上“赶摆”或是在竹楼里饮酒欢宴,都可以听到其好听的声响青年男女传情达意或人们走在路上以及在田间休息,也经常吹响葫芦丝,为人们的生存削减了许多欢畅。
请登录之后再进行评论